暴力內容的電子遊戲會成為犯罪的誘因?
模仿犯你可能聽過,但愉快犯又是什麼一回事?
飲酒讓人產生暴力傾向?
伊底帕斯情結和該隱情結與家庭兇案有什麼關連?
哪一類人容易受詐騙?
家庭經擠環境優越的好孩子,為什麼會暴力對待雙親?
演技型犯罪?誰是主角?誰是配角?誰是觀眾?
由犯罪者成因、各種類型的罪案(兇殺、性犯罪、行騙、家庭暴力、少年罪犯)、制裁到更生,《圖解犯罪心理學》探討了不同層面的犯罪心理,配合易明易懂的圖解,讓讀者快速認識當中理論。
本書亦簡述了大量日本的案件,包括和歌山毒咖哩事件、奧姆真理教事件、固力果森永事件、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,附以講解各種理論分析。
《圖解犯罪心理學》比起圖書館另一本《犯罪心理學》(書評「睇古靈書探減少罪案?」),有較多理論講解,印象中內容更為全面。
自以為是的人值得看看本書當中的「外行人理論」(p.28-29),一切只以個人經驗來提出主觀理論,忽視反證,難免作出流於表面的意見。
內山絢子的《圖解犯罪心理學》(548.52 4022),將於下星期新書推出。
看看你是否容易受騙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