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鹽與鼓油

「鹽是鹹的,豉油也是鹹的,所以豉油是用鹽造的。」說這話的人,應該要看看《馬非馬》這本新書。

你去餐廳吃午飯,你對端湯來的侍應說:「你的手指都泡在餐湯裏了!」

侍應回答:「沒關係,我不怕燙。」

應徵圖書館領袖生的同學介紹自己:「我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來不談自己的優點。」

觀賞戲劇時,同學甲批評:「扮演主角的那位演員做得不好!」

同學乙說:「叫你演還不如他演吧!」(乙暗諷甲演戲更差)

上面的故事不是笑話,而是詭辯。什麼是詭辯,即是說話的人為了某些觀點或行為辯護,而刻意利用一些邏輯錯誤的說法。例如老師責罵上課時談話的學生:「我說過聽書時不要談話。」而學生回答:「所以我談話時從不聽書。」

《馬非馬:故事裏的詭辯術》收錄了古今中外的160個詭辯故事,為什麼叫「馬非馬」?因為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詭辯故事,官員訂下規則不准馬匹入城,公孫龍帶著白馬打算進城,他說「白馬非馬」,他認為條例只是限制「馬」這種外形的動物不得進城,但「白馬」卻包含了外形和顏色的形容,所以「白馬」並不在「馬」的範圍內,應該批准他的白馬入城。

如果你發現自己平時和張Sir對話多處於下風,被阿Sir的怪論擊敗,不妨看看《馬非馬》這本新書,既可加強自己的爭辯(其實是詭辯)能力,也可以學習簡單的邏輯。邏輯解說可能較深,但你可試試學習,留意「廣告中的詭辯」一節,像那些吃了某某牌子奶粉會變愛因斯坦的廣告,當中也是詭辯呢!

《馬非馬:故事裏的詭辯術》(150 1059)下星期將在圖書館推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