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

阿Wing決戰日本特工

漁夫在魚網中得到一個玻璃瓶,內藏日文字條一張,寫信的二戰日本軍人已經切腹,不過信內卻提及軍隊在香港某個離島留下了一個價值1億5000萬港元的寶藏。

阿Wing在《鴉殺》的老拍檔高山刑警,陪同他八十多歲的嬸嬸,特意前來香港找阿Wing相助,希望在寶藏所在地找回嬸嬸亡夫的骸骨,更願意將所有寶藏轉贈公益金。

轉眼間高山刑警被擄,日本特工上門突襲……

另一方面,宅男特工阿莫突然談情,出現一對性格南轅北轍的姊妹花,害得阿Wing手忙腳亂!

發掘香港日佔時期的歷史,阿Wing推測寶藏所在荒島,不過日本特工豈會袖手旁觀,還有神秘兮兮的高山嬸嬸……

《Q版特工.32:奪寶殺機》故事緊湊,特別是上半部分,節奏迅速,讓人一口氣讀下去。另外,對於未讀過《Q版特工》系列的同學,這一集起首的序章五頁,簡單扼要介紹了故事各人物的背景關係,是開始閱讀系列的好時機!(《Q版特工.29:暗域狙擊》榮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少年文學組雙年獎;《Q版特工.30:潛行瘋疫》則入選本年教育城十本好讀,是趣味質素兼備的作品!)

特別欣賞這一冊把日佔時期歷史記下,讓青少年透過故事認識史實。

梁科慶的《Q版特工.32:奪寶殺機》(857 3320)新學年將於圖書館推出!

相關書評:

《Q版特工.31:死亡拍賣會》:書評「死亡拍賣會」
《Q版特工.30:潛行瘋疫》:書評「阿Wing打喪屍」
《Q版特工.29:暗域狙擊》:書評「阿漆的潛行狙擊」
《真生再見》:書評「真生怎樣復活」(這看來是未來故事的伏線呢!)

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

江獻珠與南海十三郎

「南海十三郎」--香港最著名的劇作之一,故事描述天才粵劇編劇江譽鏐(筆名南海十三郎)的一生經歷,這部話劇我現場看了兩遍,影碟翻看次數更多,是你想不到的風趣、感人。


南海十三郎的姪女,亦即名食家江太史(太史蛇羹的始創人)的孫女,本港著名食家江獻珠於上周辭世,享年88歲。

江獻珠被譽為「飲食活字典」,醉心鑽研粵菜,曾編著《傳統粵菜精華錄》、《古法粵菜新譜》及《微波爐中菜大全》。

圖書館存有她的著作《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》(854 3121),經報章介紹我再翻看,才得知這部作品為杜國威《南海十三郎》劇本的真實對照。自「南海十三郎」一劇廣受歡迎,江獻珠及其親友雖曾提供全劇資料,但卻不滿杜國威撰寫南海十三郎倒斃街頭的結局,即使明白編劇藉戲劇化改動感動觀眾,仍難平伏心情。


後江獻珠寫下《我的十三叔》一文,以親屬角度記述南海十三郎的生平;文章跟以江家食事及家庭佚事為題的《蘭齋舊事》結集,便成了《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》一書。

圖書館的版本是1998年版,據聞江獻珠一直希望再版本書,尚未得知會否成事。

我只讀了《我的十三叔》篇章,如你看過話劇,可互相參照,文章補充了南海十三郎年輕往事及精神病反覆階段的經歷。

江獻珠出身顯赫名門,在食評界甚有地位,對飲食文化具謹的治學態度,對保存粵菜文化有極大貢獻,看看相關新聞,你會對她有更多認識。

7月23日《蘋果日報》:「江太史孫女 宣揚粵菜40年 貴族食家 江獻珠逝世」

7月29日《東方日報》:「低等生活:江獻珠女士」


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

你仲夠膽去食?

快餐店的進口食材採用過期變質肉類,令我不得不關注一下食品健康問題,所以拿了新書《最佳賞味期限的代價》(Pandora's lunchbox)一讀。

讀完後,讓我更擔心自己平日吃的究竟是什麼……

你的一日三餐會以什麼為挑選準則?健康的?便宜的?方便快捷的?好味道的?

本書揭露了不同的「食品」科技,例如某大型連鎖三文治店的潛艇堡其實是由大量粉狀物質構成、乳酪長期存放不會發霉其實因為加入了化學物質、早餐吃的穀片如何強化營養……

你有沒有想過快餐的肉類是由大豆蛋白構成?作者更曾把超市買來的雞柳擺放十多天後,雞塊竟然溶化成液體。

作者前往食品科技年展、到訪實驗室、前赴食品工廠訪問追查,發現大量包裝食品經化學加工處理,注入了大量所謂的添加物(包含營養或人造香料),而宣稱健康的食品,往往帶來了隱藏的健康風險。

即使讀完《最佳賞味期限的代價》,你亦無法弄清該吃什麼食品,因為食品科技「太先進」,只能建議多自己烹調,選用較少加工的食材會較為安全。

Melanie Warner的《最佳賞味期限的代價》(463 5078)涉及不少化學名詞,但書後附有食品添加物名稱的中英對照。即使你不理解當中的代學生產過程,但我相信讀過本書,一定可以刺激你注意食品安全,本書新學年將在圖書館推出。

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

瘋狂的武當存亡戰

看《武道狂之詩.14:山‧火‧海》,令我想起猿人爭霸戰。

朝廷的神機營大軍出動火槍大炮,但武當弟子卻未有搶奪對方槍械,只憑一己武功硬碰,這或許正是人與猿人的分別,武者持有對自身武藝的尊嚴和自信,堅持仰賴武術制敵。

說回這一集的《武道狂之詩》,滿是惡戰連場,承上一集(請看書評「武當之戰」),武當派策動反擊,瘋狂的武者奮不顧身直搗神機營的兵陣,以肉身對戰火炮,你可想像慘烈程度!

這次連掌門姚蓮舟也親身上陣,更重要的是絕無欺場,這一集將會是武當與軍隊決一勝負,誰可慘勝我當然不會透露,留待同學自己感受激戰氣氛。

武當之戰勝負已分,本集終結前再送上荊裂與雷九諦的擂台相拼,簡直讓人以為故事告終……稍作小結,其實只不過為最後數卷的主題預備,結局篇看來應會以寧王王府的叛逆陰謀為主線吧。

喬靖夫的《武道狂之詩.14:山‧火‧海》(857.9 2005)觸發連場激戰,喜愛武俠小說的同學要留意新書推出了!

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第七屆香港書獎獲獎書籍

第七屆香港書獎已公佈了11本獲獎書籍:

《一本讀通世界歷史》:簡介

李丹柯《女性,戰爭與回憶:三十五重慶婦女的抗戰敘述》:簡介

也斯《也斯的50年代:香港文學與文化論集》:簡介

劉禾《六個字母的解法》:簡介

Gordon Matthews《世界中心的貧民窟:香港重慶大廈》:簡介

陳智德《地文誌: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》:簡介

陳曉蕾、蘇美智《死在香港:流眼淚》:簡介

安裕《安裕周記:思前想後》:簡介

李維怡《短衣夜行紀:李維怡‧文字耕作》:簡介

小思《翠拂行人首‧小思集》:簡介

潘國靈《靜人活物》:簡介

作品相對較高層次,圖書館暫時只有《一本讀通世界歷史》和《翠拂行人首》,後者我已讀過(請看書評「小思散文集」),中文科亦為班別購入了。

同學如對其他書籍有興趣,可以到公共圖書館借閱(早前我才在蝴蝶圖書館看見展出的新書有《地文誌》)。

相關連結:第7屆香港書獎官方網頁


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

偷拍北韓

自《我們最幸福》(書評:「Miss Tang帶你去幸福北韓」)後,掀起了不少人對北韓的好奇心。

《異色‧北韓》的作者項明生參加了北韓旅行團,拍下很多玲貴的相片,寫下親身的北韓體驗。

巴士班次不足,人龍漫長,更多人選擇在寂靜的公路上步行上下班,響應金正日發動的「讓我們每天走路回家」運動……

因著八九十年代的大饑荒,現今二十多歲的北韓年輕人都較為矮小,身高不超過五尺五吋……

親身參觀北韓人民的家居,日本品牌電視、電子琴,還有電腦呢!不過卻沒有滑鼠的踪影,是真是假?

廢棄的遊樂場有生鏽的過山車和摩天輪……

停電關係,電影院亦關門了,只留下褪色的手繪海報,夜半只有工人在戲院前的草叢聊天……

「人民大學習堂」是存有最多外文禁書的地點,其實是國立中央圖書館,電腦室不能運接互聯網,只能使用「光明網」,那是什麼?

12萬人合演的一場大型舞蹈《阿里郎》,令觀眾嘆為觀止!

作者和團友還嘗試擺脫導遊的監視,走到街頭探險,跟當地居民接觸,甚至還有黑市交易……

《異色‧北韓》帶有揭秘色彩,勝在是親身經歷,而且提供了大量難得的相片,讀過或許你你也有衝動想到北韓一趟;不過,作者的寫作風格容易讓人混淆了事實和官方宣傳,同學閱讀時要分辨意見和事實。

項明生的《異色‧北韓》(732.3 1162)是本年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第8名,稍後將在圖書館推出,本書適合中三以上同學閱讀。

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學科優秀閱讀報告得獎名單

配合從閱讀中學習,各科鼓勵同學閱讀學科的圖書,同學完成閱讀報告後,老師選出優秀作品,學校發出書券獎勵。

即使你本年未能獲獎,明年還有機會啊!